必须进行整体协调改革
在渐进式改革路径下,改革初期某些领域必出现的双重或双轨体制在经济规模较小时期,其负面影响尚不足以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但当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资源环境制约凸显、各种矛盾集中爆发时期,审批经济,尤其是其导致的资源能源产品价格扭曲给经济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严重。
在经济规模庞大、利益主体多元、经济关系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单项改革难以推进,效果也不明显,必须进行整体协调改革,进行企业、市场、宏观调控体系配套改革,尽快理顺资源能源等基础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比价关系,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并完善财税体制机制,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具体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实施新一轮价税财配套改革。
笔者认为,应力争在三至五年的时间内通过改革完善能源管理体制,理顺资源能源产品的比价关系、价格形成机制和宏观调控体系,从源头上建立节能降耗的内生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稳定的公共资源收益共享机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以煤炭为重点,以资源税从量变从价的改革为契机,推进“从煤到电”的相关配套改革,理顺资源能源、不动产等基础产品价格,逐步积极形成基础品层面竞争性的市场体系。要形成这样的体系,首先要以煤炭资源税费和电力部门价格改革为重点,实行价、税、财等方面联动的改革。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本市场、国有资产管理和金融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在目前国内外经济低迷、企业效益普遍不佳的情况下,进行从资源能源切入价格改革为重点的配套改革,或将对部分企业经营和物价上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伴随在全面改革之前对经济稳定作出部署与控制,保证在改革迈出决定性一步、推出以能源价格改革为重点的配套改革时,不致发生超出可承受力的物价上涨、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按照整体协调改革的思路,在近中期需要完成以下三方面的任务:一是稳定物价,促进就业,为配套改革准备相对宽松的环境。二是以资源税和能源价格改革为切入点,实行价、税、财联动改革,为市场活动提供合理参数,形成节能降耗内生机制,并推动地方税体系建设和省以下分税制改革的深化。三是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国有资产管理、金融等其他方面改革,与价、税、财改革相配合,提升综合改革效应。
环境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积极强化市场机制。大力推进民营资本进入原垄断性领域,如金融、电信、铁路、能源以及教育卫生等;实施结构性减税,积极减轻间接税负担。间接税与价格关联性较强,间接税负担下调会适当冲抵价格上涨压力;对于提高资源开采率、节能降耗等技术产品研发、推广和使用给予财税合理支持和扶助;完备涉税信息数据系统。
价税财联动改革的着眼点,是克服目前在资源能源价格体系、税制和财政体制上存在的重大缺陷,理顺基础品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能够反映资源能源品的稀缺性、内外部成本以及供求关系,对企业和居民节约使用资源能源形成内在激励机制,并促进建立规范的资源收益分配制度、地方税体系和省以下分税制,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电力部门改革和税制改革。对于电力部门改革,按照电力能源的稀缺性、供需关系以及生产成本,强化市场导向下的竞争,构建合理价格形成机制。
在税制改革中,应加快推进资源税费改革。重点将煤炭资源税的计征方式改为从价课征,将其他具备条件的金属、非金属矿资源品计征方式也改为从价计征。适时将资源税征税范围扩大至水、森林等自然资源。以低起点对企业开征独立的环境税如碳税,形成贯穿全产业链、全流程(开采、生产、使用)的“内生”节能降耗激励机制。
应积极扩大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房产税可以按照套数面积和独栋非独栋等标准设定免征条件,在此基础上设定不同档次税率,以限制投资、打压投机。同时,整合理顺房地产销售、二手房交易等全环节各类税费负担,适当降低流通开发环节税费负担,适度增加高端保有环节税负。
应积极推进个人所得税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改革。建立针对性、差别化费用扣除制度,强化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调节作用。修改完善《征管法》,赋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