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税改动态

贾康:我国间接税比重过高低中收入阶层承担税负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宏观税负只是有些参考价值,资金效率关系到税收痛苦程度,而更关键的是,要特别关心哪些人群最终承担了最重的税负。”


  “人均税负过万”的消息,从发布至今,一直广受关注。


  “当下中国的"税负"问题无法回避。”对于目前普通民众的“税负痛感”,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如此表述。


  在贾康看来,这关键是由于间接税比重过高、税制应有的再分配功能明显偏弱。


  “中国"税负压力"优化,关键既不在于降低宏观税负,也不在于指出宏观税负人均指标与"企业上交90%税收"在直观形式上的不对应,而在于如何使实际的"税负压力"从社会整体到单个居民的结构分布合理化。”贾康说。


  “人均税负过万”的消息,是今年年初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政策报告2013/2014》发布会上透露的。


  宏观税负数据具有什么价值?与国际水平是否有可比性?


  根据今年两会期间财政部上报全国人大审议的预算案草案,《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计算发现,根据窄、中、宽三个口径,算出2013年我国的宏观税负分别约为19.4%、22.7%和33%。


  贾康认为,作为相对数的财政收入/GDP之比,如以这一指标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口径和国际比较,我国目前水平不超过35%,属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发达经济体,不存在宏观税负过高问题。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在《财政政策报告2013/2014》发布会现场,也曾表示,现在更需关注的是哪些人群承担了最重的税负。


  去年宽口径宏观税负约33%


  “宏观税负”数据总是很容易引起民众“税负痛苦”,中国的税负到底高不高的讨论一直未曾停止。


  宏观税负存在窄、中、宽三个口径。窄口径的宏观税负一般是指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中口径的宏观税负一般是指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财政收入包括了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之和,宽口径的宏观税负则是政府所有收入占GDP比重。在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包括了公共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社会保险(放心保)基金收入。


  财政部今年1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税收收入为11.0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8%。今年3月5日,财政部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预算案显示,去年全年的公共财政收入约为12.9万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约为5.2万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约为0.17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约为3.5万亿元。


  与此对应的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的GDP总额为56.9万亿元,但中国人均GDP水平偏低。



阅读次数:240

税收法规

更多 >>

税务实务

更多 >>

财税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