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税改动态

外国专家称适度碳税可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来源:第一财经 


  3月15日,为期两天的“全球视角下的中国环境挑战”国际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闭幕。


  会议有来自包括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学府机构20名知名环境经济学家,就中国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展开专题研讨。


  中国环境保护税立法工作正加快推动,但其中关于将碳税(针对二氧化碳征税)作为环境税的一个税目进行开征仍存争议。有专家认为,目前减碳技术不成熟,目前减碳技术不成熟,国家尚未确定二氧化碳为污染物并实施总量减排的前提下,可暂缓征收。


  对此,哈佛大学的Mun HO博士则对社会争议颇大的碳税征收问题给出了科学答案。Mun HO博士的科研团队发现中国收取适度的碳税不但对GDP的损失非常小,而且会大幅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针对减少碳排放问题,美国塔夫斯大学的Ujjayant Chakravorty教授提出用页岩气(天然气的一种)代替煤炭的建议,Ujjayant Chakravorty教授构建了一个世界煤炭和天然气市场的局部均衡模型,并给出天然气和煤炭2030年的价格以及中国和世界碳排放量的初步预测结果。中国是世界页岩气储量最多的国家,他表示中国应通过提高页岩气萃取技术,提高页岩气对煤炭的替代率,这将大幅减少碳排放。


  除了碳排放问题,其他专家也在会议中发表了自己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曹静副教授研究了我国国有与非国有企业在电力需求方面的变动情况,通过研究发现,私有制、股份制以及合资企业的用电量对电价变动有明显反应,而国有企业则反映不明显。此外,监管规制、政府补贴和绩效评估也对私有、股份制以及合资企业的用电量有着更强的影响力。如果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差异仍然存在,电价进一步自由化,以及基于市场的节能或气候政策的实施,可能会不成比例地造成非国有企业的负担。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经济系李传忠教授在对超过45000家浙江省大中型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影响生产力的是总能源数量,而不是能源质量。


  以上两位专家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大多数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率不高,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在提高能源使用率上下更大的功夫。


  限制汽车能否抑制交通拥堵和污染扩散?


  康奈尔大学查尔斯H. 戴森应用经济学与管理学院李善军助教授对北京(摇号制度)和上海(拍卖制度)汽车牌照的分配制度进行了福利分析,发现,虽然北京的摇号制度在减少汽车使用的外部性上比统一价格的拍卖有较大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会被分配不当导致的显著福利损失抵消。在以经济效率和创收来分配稀缺公共资源时,与非市场机制相比,经济学家往往更倾向于基于市场的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能源经济系秦萍副教授也表示,她的研究表明虽然北京通过摇号来分配汽车牌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汽车增长,但该政策未能削减如同预期那么多的燃料消费。


  另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郑新业教授研究发现中国地方政府存在着标尺竞争,当邻居城市新建了一个污水处理厂,作为回应,该城市会建0.37个;当邻居城市多花一元人民币在环境保护上,该城市会为此多花0.89元。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林立国副教授分析了中国环境规制对新建外资企业选址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存在“污染避难所”现象,严格的环境规制会阻碍新建外资企业的进入;不同行业、来源、规模的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规制的敏感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外商资本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投资,更容易受较低环境规制水平吸引。


  此次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高等研究院、数理经济学教育<


阅读次数:117

税收法规

更多 >>

税务实务

更多 >>

财税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