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税改动态

控烟不能仅靠加税


来源:襄阳文明网
  据近日北京晨报报道,5月10日我国烟草税率由5%上涨至11%,从6月1日起被称为“最严控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也将正式施行。不过,该报记者通过一周走访发现,因此次调价而选择戒烟的烟民微乎其微,另外,六成受访者还不知道“最严控烟令”下月实施。
  采取烟草税价同步上调手段进行控烟是一种国际趋势,严格的控烟条令当然也是有效之举,这两者都可以增加吸烟者成本。但从北京晨报的报道来看,这两条措施显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有效。因为目前每包烟涨价也就在0.5元至3元左右,绝大多数人承受得起,即使承受不起,买稍微便宜一点的烟,仍然是在吸,并没有起到控烟的作用;至于“最严控烟令”恐怕效果有限,因为吸烟对很多人来说,是习惯、文化、嗜好和瘾,很难控制,最终或会像历史上多国多次颁布过的禁酒令那样最后不了了之。因此,笔者以为,控烟最好也从源头治理,釜底抽薪,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控制青少年烟民人数。青少年是烟民的最大来源,控制住青少年吸烟,烟民人数会大大减少。在很多国家,烟酒是严禁向未成年人出售的,一旦发现,经营者将被立刻吊销烟酒牌照。我国虽也有法律规定,但在执行上却非常随意,我们有时能看到中学生、经常能看到大学生吸烟。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另外,烟的刺鼻呛人气味其实并不适合青少年的味感、口感,而青少年之所以吸烟,乃是受了周围环境影响,要么认为吸烟没事,要么认为吸烟很酷。因此,从这个层面讲,我们又必须加强对青少年戒烟的教育,他们尚未接触烟或刚接触烟,可塑性又非常强,教育非常有用。
  控制烟草种植。没有烟草种植就没有烟草,国家应想尽一切办法减少烟草种植,可以严控种植面积,可以对烟草从种子、种植、烟叶到销售的每一环节都提价、增税,更可以出台政策,鼓励种植其他经济效益更高的替代物。
  减少对烟草业依赖。我国于2003年11月签署世卫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至今已有12年,但据报道,这12年控烟成效甚微,2004年至2014年10年间,我国烟草产品销量不降反升了41.8%,增速全球最高。之所以如此,最重要原因乃在于烟草业利润丰厚,对经济和税收贡献大,如2001年至2011年10年间,烟草收入增长近4倍,达到1.01万亿元。如此高额收益,控烟来自各方的阻碍当然很大。因此,我们必须下决心减少对该行业的依赖,国家可以给予各种优惠政策、采取严格措施,让从事烟草生产的企业自愿转型、被迫转型。没有了产品,也就无所谓消费。(骆坤)


阅读次数:148

税收法规

更多 >>

税务实务

更多 >>

财税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