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税改动态

境内开设免税店 能否挽回爆棚的海外消费?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刘思敏 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副会长
刘思敏 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副会长
庄伟光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所长
庄伟光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所长

  专家议事会

  文 记者陈薇薇

  本期嘉宾

  刘思敏 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副会长

  庄伟光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所长

  记者:随着出境游升温,中国游客成为了海外免税市场的最大买家。对此,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司司长徐林表示,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将增设一些免税店,使消费者在国内就可以买到更多从海外进口的产品。在国内开设更多的免税店,出于哪些考虑?

  刘思敏:目前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的实力有目共睹,再加上蓬勃发展的海外代购,中国人在境外消费的数字在不断增加。虽然中国海关有可携带入境物品的各种规定,不过各种口岸对于海关申报检查普遍不是太严格,这也让更多人在境外大手笔地购物。中国要建立更多的免税店,也是出于相关的考虑,但建更多免税店在挽回中国游客海外消费方面作用不大。

  庄伟光:免税店设立的初衷是在符合国家政策下向规定的对象销售免税产品,最初设置免税店是为了增加对入境游客的销售,推动对外贸易。而这几年中国消费者在全球范围内释放的消费力惊人,并逐渐成为海外市场的最大买家,所以国家才会有这样的考虑,让免税店成为吸引国内游客消费的窗口,而这个尝试已经首先在三亚、海口试行,向中国游客开放销售免税产品。

  记者:目前,境内的免税店除了三亚、海口的大型免税店外,多散布在国内主要的国际机场,而这些机场免税店的经营因为部分产品价格偏高、产品种类少、选择不多等原因,多数不温不火。三亚、海口的免税店虽然有离岛退税的政策,但因为限量限购,也无法如中国游客海外消费那样爆发式增长。要提升中国游客在国内免税店的消费力,在面对有限制的局面下,这些原有的免税店应当如何拓展?

  庄伟光:虽然国内免税市场这几年也有增长,有关统计三年内就增长60%,但是和中国游客在海外的消费相比还是相差很远。在这种情况下要推动现有免税店的发展,就要从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发展空间,管理制度要更完善,产品更丰富,也要建立相关的品牌营销体系,而且不仅要吸引国内消费者,也要吸引更多入境游客进入这些现有的免税店消费。

  刘思敏:现在中国的免税店数量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有各种数量以及口岸的限制,很难满足中国人普遍的购物需求。即便是海南有了针对普通中国人的免税店并推出了离岛退税的政策,但因为口岸少,额度低、品种少,实际上在拉动国内免税店消费的作用方面也不是特别明显。面临这些情况,只能寄望于政策上的改变,比如现在国内免税店免的只是关税,没有免除增值税和消费税,物品还是比原产地贵,没有根本去解决价格差。

  记者:要挽回中国游客在海外的消费,除了开设免税店外,在产品引进、价格、服务方面,以及相关旅游目的地的打造方面,未来国内免税市场的开拓还应该做出哪些努力?

  刘思敏:建立更多免税店本身不是一个解决方案,建立更多的自贸区,让普遍的中国人都可以享受免税物品,或许是一条出路。另外,还要加强海关的查验力度,让携带超额物品的风险加大、成本增加,就会减弱海外购物以及找代购的动机,这样可能会转化部分境外消费到境内。

  庄伟光:应当在自贸区建设的同时开设更多的免税商店,并且增加这些免税商店的产品丰富度,提升性价比。另外,还要进一步畅通进口的渠道,使得国内免税店的布局更完善。在发展的过程中,可借鉴欧美日韩的免税店发展经验,从中得到更多启示。 


阅读次数:146

税收法规

更多 >>

税务实务

更多 >>

财税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