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税改动态

林采宜:油价暂缓降低是变相向有车一族征收环境税


 来源:券商中国微信号
入冬以来,我国华北和中东部地区常与“雾霾天”和空气重度污染打照面。今日,持续的雾霾之下,上海中心区似乎回到了火星,金融城好像一夜回到解放前。
入冬以来,我国华北和中东部地区常与“雾霾天”和空气重度污染打照面。今日,持续的雾霾之下,上海中心区似乎回到了火星,金融城好像一夜回到解放前。

  券商中国记者专访了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针对全球低油价仍将继续,发改委近日却宣布暂缓降低油价,以及发挥油价杠杆作用治理大气污染等议题,林采宜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2016年油价仍将低位徘徊

  券商中国记者:您怎么看待影响国际通胀的核心变量石油明年的走势?

  林采宜:我对于明年的石油的核心定位就是低位徘徊。石油的需求弹性比较小,明后年需求端有下行的趋势。因为,新兴国家此前处于高增长,现在到了中增长,或者整个增长势头有所放缓。

  以中国为例,我国对石油的需求有疲软的趋势。在此种情况下,石油的用途很固定,只要经济增长速度慢下来,其需求就会下降。此外,因保护环境和技术进步导致的电动车普及率在上升。国家给予电动车免费牌照这一全球独有的政策,会促使汽车更新换代甚至转型。另一方面,电动车的性能通过技术进步也越来越好。值得注意的是,汽车用油占石油市场的40%。由此,需求端判断是疲软的,石油价格没有悬崖式的下降,却有斜坡式的下滑,趋势明显。

  在需求侧,目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诸多挑战,中国正在经历经济增速换挡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而无论是增速换挡还是结构调整都意味着此前对能源的强劲需求将逐步放缓,原油进口增速下降,而其他新兴经济体也未能展现出接棒经济增长引擎的能力,因此,全球原油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低油价仍将持续。

  在供给侧,得益于非传统油气利用技术的突破,相较于十年前,当前全球原油市场的供应结构更趋于多元化,中东国家对原油市场的掌控能力弱化,页岩油产量高企和沙特阿拉伯石油政策向抢占市场份额转变使得原油市场的供求关系持续处于松弛的状态,在此背景下,出于对低油价环境的适应,页岩油产能的小幅收缩并不足以推动油价复苏至前期高位,供给多元化和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同时具备较大的消化和缓冲地缘政治事件冲击的能力。

  最近的五年当中,美国非传统原油产业迅速扩张,致密油的产量爆发式地增长了近12倍,这样的增长速度在无论是传统的油气产业还是在新能源产业都是史无前例的。

  近十年当中,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中国的原油产量在高油价的刺激下仅分别增长了10%、16%和22%,而美国致密油的产量却扩张了1144%,因此,事实上促使当前原油产量大幅扩张的核心因素是技术的进步而并非仅仅是高油价,也就是说,得益于水平井和水力压裂技术的突破,美国的致密油开采商已经根本性地改变了全球的原油供应格局。

  技术突破对石油市场供求的影响则是不可逆的,在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当中,市场只会向着更低成本和更多供应的方向不断前进。

  非传统油气开采技术已经催生出了一个等同于全球第四大产油国的新兴产业,其背后更是有着巨量的潜在可采资源,因此在技术突破的冲击下,油价注定将在暴跌后的低位形成新的平衡。

  油价变动不是简单的历史重演

  券商中国记者:您提出2016年的全球石油价格将持续低位徘徊,为什么说此次石油因攻击泛滥造成的价格下跌不是简单的历史重演?

  林采宜:1985~1986年,油价上涨,当时的OPEC还是很强势的。油价上涨以后就有很多的国家加入了产油国行列。油价到了140,随便你怎么开采都是赚钱的,那时的供给增长是因为价格高涨,价格是其核心要素,当价格下来以后,价格马上面临成本的压力。

  虽然,此次油价下跌呈现出与1985/86年相似的历史轨迹,不同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高油价是造成石油市场供求失衡的主要因素,而这次石油供给泛滥的核心动因是技术的突破,典型的就是致密油技术进步,新的技术使得开采的成本很低。这两者供给产生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近十年当中,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中国的原油产量在高油价的刺激下仅分别增长了10%、16%和22%,而美国致密油的产量却扩张了1144%,因此,事实上促使当前原油产量大幅扩张的核心因素是技术的进步而并非仅仅是高油价,也就是说,得益于水平井和水力压裂技术的突破,美国的致密油开采商已经根本性地改变了全球的原油供应格局。

  技术突破对石油市场供求的影响则是不可逆的,在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当中,市场只会向着更低成本和更多供应的方向不断前进。

  由价格推起来的供给随着价格下降就会随之消失,然而,由技术进步推动的供给不会因为价格徘徊地位而随便退出市场,因为,哪怕你价格不变,随着技术进步,成本仍在不断降低,依然有利可图,就相当于原油市场的摩尔定律。

  非传统油气开采技术已经催生出了一个等同于全球第四大产油国的新兴产业,其背后更是有着巨量的潜在可采资源,因此在技术突破的冲击下,油价注定将在暴跌后的低位形成新的平衡。

  高油费是向有车一族变向征收环境税

  券商中国记者:对于发改委暂缓降低油价您如何解读?

  林采宜:国家发改委如此做法主要是在降低对石化能源的使用。发改委控制油价和力推电动车,初衷是一样的,不让你烧油。因为,烧油的成本越高,对油的消费和需求越小,通过抬高价格来抑制对石油的消费。这跟国家给你提供免费的牌照,让你开电动车,在原理上是一致的。

  降低对石化能源的使用,我们国家能源战略的重大目标就是,降低石化能源的使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由大海的潮汐或者瀑布的落差,或者有阳光有风能。在此政策背景下,石油便是不可再生资源。

  券商中国记者:您觉得该政策将持续多久?

  林采宜:我认为,中国暂缓降低成品油价格会持续很久,就是要将大众往可再生能源方向进行引导。通过让石化能源的成本高过可再生资源的成本,很多人会会因此进行转向。

  在前天晚上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提出,中央城市工作的亮点是把“安全”放在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的核心位置上。城市的安全首先体现在环境和空气安全,再者是水、土壤安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安全放在第一位,换言之,便是将环境放在第一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说白了,对油价收了比较高的消费税,其实不是针对平民,影响的多是有钱人。对有钱、造成环境污染的高能耗群体,高油价相当于变向征收了环境税。这比收高额的牌照费更加有效,因为牌照只是拥有车辆的税收,汽油是使用车辆的税收。

  不少人对发改委油价政策持以抵触的态度。而我认为,除了抑制环境进一步恶化以外,国家发改委暂缓降低油价是在向有车一族征收环境税。这符合社会公平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说,这亦是政策倾向于低收入群体。开车一族对环境资源的消耗明显高于低收入的无车一族,通过提高油费,变向征收有车一族的环境税,将此用于建设和完善更多的公共交通,普罗大众。


阅读次数:174

税收法规

更多 >>

税务实务

更多 >>

财税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