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录得6.9%,创下25年来最低。对于这个增速,有人忧心忡忡,有人相对乐观,认为相比于世界上其他经济体,这一增速依然一枝独秀、傲视群雄。但即便这是事实却毋庸讳言,乐观之中也难免有些强作欢颜。中国经济依然在探底,目前尚缺乏探底成功的坚实数据。此才为不争的事实。
而相比于经济增速,2015年的税收状况则较为乐观。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2015年全国税收收入扣减出口退税后,录得110604亿元,比2014年增长6.6%。2014年全国税收收入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15年突破11万亿,可谓再上一个台阶。
经济增速和税收增速两个数据放在一起对比,猛一看会让人产生这样的印象:经济增长在减速,而税收收入在加速。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2014年税收增速为8.8%,2015年的增速实际上是同比下降的。税务总局所谓税收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协调,符合基于数据的判断,也符合基于直觉的判断:经济增长在减速,税收增长也在同步减速。
其实,关键不在于税收增长和经济增长大体同步,而在于支撑这两个数据增长的究竟是什么。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最新数据,2015年,第三产业发展持续向好,第三产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54.8%。从增收贡献来看,第三产业税收增量占全部税收增量的80%。很显然,税收收入的强劲增长,第三产业功不可没。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煤炭、钢铁、房地产这些传统上的税收支柱全部熄火,假如没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税收不知要惨到哪里去!
GDP增长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高于第二产业10个百分点。而在与第三产业密切相关的消费方面,2015年全年消费最终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6.4%。
其实无需再罗列数据。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和税收增长,在一个公认的极为困难的年份中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基本上全赖第三产业所赐。
以传统经济思维来看,第二产业才是一国经济增长的支柱,钢铁煤炭重化工等这些“国之重器”,都集中在第二产业。在经济增长出现问题之时,为了拉动经济增长,财政资金和政策支持,也基本上都倾斜给了第二产业。可以说,第三产业的发展,大体上是凭借一己之力,在市场中搏杀获得的。国税总局关于税收贡献的一个数据非常耐人寻味:2015年,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税收增长19%。互联网行业不仅是标准的第三产业,也是竞争最为充分、激烈的一个行业。
按照官方口径,2015年是经济极为困难的一年。但是从刚刚公布的统计数据上,极为困难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困难,这种困难又究竟是谁的困难,恐怕不言自明。从产业发展和追求有质量的经济增长上,今后政策及资金应更多向哪边倾斜,同样也不言自明。
徐冰(时评人 媒体从业者)
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和税收增长,在一个公认的极为困难的年份中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基本上全赖第三产业所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