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税改动态

居民收入跑输GP须抓紧减税

来源:转自互联网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GDP增长7.6% 为1997年以来第三低点。而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2%,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 

  在各地政府纷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手段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收入终于逐渐赶上GDP增速。2012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2.6%;实际增长9.6%。但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看,人均收入又跑输GDP,增幅也明显回落。 

  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跑输GDP,而上半年实体经济也无太大起色,说明财富分配仍在进一步向政府倾斜。中国处在调结构的关键时期,要保障顺利转型,需要各级政府保持清醒头脑,不靠上项目拉动经济,不靠与民争利维持高投入。而是切实让利于民,通过减税费、降垄断企业利润等手段,激活经济自身活力,提高居民收入,让内需扮演经济拉动主角。 

  上半年人均收入的下降一方面有股市不景气、居民财产性收入走低等因素的影响,但更主要的则是居民工资性收入难以有效提高所致。这与我国经济长期依赖政府投资拉动有密切关联。 

  我国在1978年至1980年间,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仅占36%,而到2001到2005年间,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已上升到51.1%,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出口受阻,我国经济增长则更依赖投资拉动,特别是政府投资。 

  经济越依赖投资,投资在收入分配上的占比自然越高,尤其是政府投资,更容易使权力超越资本,占据更大的分配份额,进而造成劳动力在收入分配上处于越来越弱势的地位。 

  今年上半年虽然实体经济一再走软,但从国家统计局数据看,房地产业却一枝独秀,今年1至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39118万平方米,同比增35.6%;商品房销售额25864亿元,同比增52.8%。 

  其背后则是地方政府卖地收入“业绩”惊人,北上广等地城市上半年卖地收入直逼2012年全年卖地所得。杭州、苏州等地卖地收入更是比去年同期连翻4-5倍。 

  另一方面,垄断国企收入在近年来也扶摇直上,2012年,仅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就达22.5万亿元。 

  政府投资固然能拉动房地产、国企的相关投资,但却也会加剧经济结构的畸形化发展。 

  中小企业面临巨大资金压力,却迟迟难以得到商业银行的资金支持,大量资金被房地产、垄断国企等暴利企业以理财产品等形式从商业银行吸走。 

  另一方面,政府要持续在基础建设和国有企业上大笔投入,反过来又需要向实体经济不断索取高额税费。而土地价格、资本价格、上游国企垄断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又带来实体经济平均利润的下滑,甚至使一些企业只能长期保本经营甚至是亏本经营,无力扩大雇员规模,创业者的创业环境也相应恶化。此时,处于分配末端的劳动力价格自然就难以持续增长,跑输GDP是早晚的事。 

  劳动力价格难以持续上涨,消费就无法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者,在全球市场不景气时,中国经济就会更依赖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中国经济结构之病就会日益严重。 

  要走出这一死循环,不是靠保住表面上的GDP增幅,而是需要深入微观经济,从激活微观经济细胞中,找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与动力。这就需要政府赶紧在减税、让利于民上拿出更有力的政策来。 

  一方面,各级政府需要切实减少各项税费和审批环节,降低企业的各项负担,提高居民收入。让百姓有更多余钱拉动真实消费,为企业创造商机和较低的商务运营成本。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的投资在经济中的比重也需要切实降低,这样政府才不必对实体经济税费收入、土地财政、国企垄断利润产生“刚性需求”,降税费等让利措施才能取得实效,而不是明减暗加,或者减了“自己人”,加了市场企业。


阅读次数:155

税收法规

更多 >>

税务实务

更多 >>

财税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