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税收之窗

广州:税收大幅增长后勿忘推进减税


来源: 信息时报(广州)

广东省国税局日前披露的信息表明,2015年广东全省国税11588.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增收1436.15亿元。这是广东连续第二年国税收入突破万亿元,也是广东连续21年国税收入居于全国首位。另外创下的一个指标是,广东的国内税收增速在全国和东部经济发达省份中均排名第二位。

税收增长,按照习惯的思维,自然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在目前经济增长放缓、很多企业生存艰难的背景下,税收能够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似乎更值得额手称庆。但是,正因为面临着这样一个背景,政府税收能够继续增长,并且增长幅度远超同期GDP增长,又显得有点刺眼。目前,我国的税收除了个人所得税、交易印花税等小税种外,主要来源就是企业的营业税,而目前不管是国资企业还是民资企业,其经营都比较困难,利润也普遍出现下降。按常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上缴的税也只能减少。

去年以来,面对经济增速下降,中央要求地方政府通过积极的减税政策来给企业以切实的支持。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为企业减成本被列为今年要完成的经济工作五大任务之一。企业的经营成本高,包括多个方面,其中之一是企业的融资成本太高。广东省国税局出示的材料表明,在去年的国税构成中,金融业的税收增长最快,高达1.26倍。这固然表明广东地区的金融市场发达,但金融业高增长的另一面,其实就是实体企业在获得金融时所付出的成本高。显然,政府不仅需要直接减少面对实体企业的税收,还需要减少与实体企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上下游行业,包括金融机构的税收。对金融机构的减税,将直接产生减轻企业融资成本的积极效果,最终有利于实体企业。为了减轻企业成本,政府甚至许可企业归并“五险一金”,减少这方面的负担,这固然有其合理性,但政府在这同时对于自我利益的舍弃要有更多的诚意。


在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管理中,习惯于以数据来显示工作情况。广东省国税局公布的全省国税收入表明了国税部门的努力,但国税部门同样需要在减税方面作出努力。这种努力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需要像以往考核收税成效时的数据管理一样,用数据来显示支持实体经济的成效。一方面,国税部门要通过提高征管效能的努力来保证税收不会“跑冒滴漏”,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推进税政改革,将一些重复设置的税种归并取消。

广东是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财政的实力也很雄厚,基于这样的现实,广东有能力在减税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税收大幅增长后,政府更应该积极推进减税,为企业建立“轻徭薄赋”的条件,以此来推动企业走出困难,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阅读次数:303

税收法规

更多 >>

税务实务

更多 >>

财税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