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南方日报讯 2016年深圳第一季度税收报告近日出炉,报告显示,深圳2016年第一季度共实现税收收入1728.9亿元(国、地税合计),同比增长24.8%,增收344.1亿元。收入规模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三,增速排名第一,且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其中,由金融、房地产、租赁商务、批发零售、现代服务业等组成的第三产业税收占总体税收比重高达70.7%,对整体税收增长贡献达83.5%。
战略新兴产业增长提速“互联网+”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深圳行动计划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先进制造业税收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深圳制造业实现税收收入309.9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税收221.7亿元,同比增长29.5%,增速较整体制造业高出9.3个百分,占制造业税收的比重达71.5%。
其次,现代服务业实现税收675亿元,同比增长42.1%,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74.6%。金融业税收中心地位巩固,实现税收219亿元,同比增长19.2%;房地产业税收在市场行情的带动下强劲增长,实现税收182.5亿元,增长94.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充分发挥经济辅助作用,税收收入增长42.3%;教育、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税收分别增长59.4%、39.3%、29.4%和29.1%。
此外,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合计实现税收251.9亿元,增长35.8%,增收66.4亿元,成为推动深圳税收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其中,新能源产业税收增速高达51.3%,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收入增长分别为49.7%、43.6%和41.7%。
“营改增”减负效果明显
在坚持将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积极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以供给创新激发新兴需求中,深圳一季度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实现税收203.7亿元,同比增长36.4%。
“营改增”政策税收减负产生明显效果。一季度,全市营改增纳税人59.39万户,累计实现改征增值税38.9亿元,税负减少企业户数占试点纳税人比例达到98.3%,全市纳税人共计减税66.3亿元。其中,试点纳税人减税38.1亿元,非试点纳税人受益抵扣范围扩大减税27.8亿元,零税率应税服务出口免抵退税4832万元。
受惠于自贸区多项改革政策红利,前海战略平台资本聚集效应日益凸显,一季度前海自贸片区税收收入46.5亿元,增长193.8%。随着自贸区金融、物流、科技、信息和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前海正逐渐成为深圳市经济税收的新增长极。